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图片据受访者
(资料图)
人物名片
雍太文在田间进行农业科研工作
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作物学会豆类专业委员会主任。他长期从事作物高产栽培生理与营养生态的教学科研与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主持(研)其他省部级课题2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排名第2)。
5月29日,在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2022年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授予仪式于成都举办。近日,封面新闻专访了“最美科技工作者”之一,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雍太文。
“最近主要还是在做教学、科研两方面的工作。”在接到采访电话时雍太文刚刚参加完南京农业大学的全国作物类传统专业集群改造提升研讨会,而就在前一天,他还在几百公里外的山东省肥城市为当地农技干部、农技工作者和粮食经营主体进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培训。
因为对雍太文来说,五月正好是他的一个“交叉期”,除了是大豆玉米播种和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段,还是四川农业大学学生毕业答辩的日子。这段时间,他常常化身“空中飞人”跨省奔波于学校、田间和各地的种植研讨会、培训会。对于为什么要在这样繁忙的时段坚持现场培训,雍太文表示实实在在展示了种植操作,更有益于大家理解他们提供的技术模式,掌握技术的要领和内涵,真正地利用技术解决生产难题,提升效益。
在田间传授技术的雍太文
近日满满的行程,只是雍太文20余年忙碌科研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作为四川农业大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循环与利用”领军创新团队的核心研发人员,多年来,他不仅坚持理论创新研究,使得技术成果两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还长期扎根于四川、甘肃等贫困地区及山东、河北等粮食主产区开展技术服务,创建高产样板田,让技术用户“眼见为实”,身体力行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甘坐“冷板凳”攻坚克难
技术成果三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农业。”2005年雍太文师从杨文钰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开启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途”。在博士毕业后,他带着热情与梦想准备大展拳脚,但因“间套作”一时间不被同行认可,多次被劝说改做别的热门课题。
面对困难和不看好,雍太文在导师杨文钰的鼓励和指引下选择了坚持,“当时杨教授发现,老百姓喜欢间作套种的种植方式,也乐意使用我们优化后的种植技术,觉得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他们省工省力,提高收入,所以他就坚持做相关研究,同时也鼓励我们去做,慢慢地,我们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据雍太文回忆,当时大豆-玉米间作套种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全靠老百姓的经验种植,套种大豆产量低,只能作为培肥却不能成为主体的粮食作物。因此在坚定了研究方向后,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他在解决技术生产应用问题的同时,也开始挖掘、整理大豆-玉米间作套种技术背后的理论。
在相关理论形成、丰富、提升的过程中,雍太文不仅围绕复合系统氮素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连续三次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奠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相关的理论基础,还和团队一起先后提出了光资源的高效利用、养分的高效利用、株型调控这三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领域的技术理论,并通过理论解决了这一种植模式中的部分限制、瓶颈问题,将优化后的大豆玉米间套作技术区别于传统种植技术,让它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如今,雍太文作为技术负责人,与团队共同创建的一系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已在2020年、2022年、2023年三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广应用。
走入田间地头推广种植技术
书写乡村振兴战略“大地论文”
在田间传授技术的雍太文
多年来,雍太文坚信农业是靠实践干出来的,不仅专注于理论研究,也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落地推广,长期奔波于学校和田间,他是学校学生口中的“土教授”,也是山区农民口中的“洋专家”。
在2021年3月,雍太文因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示范基地建设需要,认识了遂宁市安居区种粮大户奉光荣。当时的奉光荣正为一块200余亩的撂荒地怎么种可以有好收成而发愁,在区农业农村局支持下,经过一番深入交流讨论,他决定接受雍太文的提议,试一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达成合作意向后,雍太文用科学数据和样板事实让奉光荣摒弃传统经验、接受新技术,全程亲自指导荒地耕整、模式设计、种子与机具引进、田间病虫水肥管理等,先后在该基地召开培训会4次、实地指导20余次,通过电话、微信指导技术实践上百次。
雍太文在田间为奉光荣讲解农业技术
半年后,奉光荣的撂荒地实现了亩产玉米近千斤、大豆300斤的好收成,这也让他对雍太文带来的科学技术彻底服气,并在雍太文的指导下坚定信念,2022年继续流转1200余亩土地扩种大豆,有效带动了安居区及遂宁市经营主体的种豆积极性,成为全省学习典型。基于此,安居区计划拨付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大豆园区和专家大院,全力打造“十四五”全国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样板。
帮助种粮大户解决撂荒地难题仅是雍太文这些年扎根基层,身体力行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一个缩影。在农业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他,始终牢记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每到生产关键环节,他或蹲守基地或全国巡回指导,在田间地头亲自指导学生开展试验,手把手教经营主体,利用各种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传教,使一项区域性技术成果从四川走向了全国。
优化、推广复合种植技术
助力更多地区增收致富
20年来,雍太文及其团队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四川、重庆等19省(市)累计推广8960万亩,新增利润311亿元。
而今年,这项工作仍在继续,“去年国家的推广面积是1500万亩,今年农业农村部提出还要在全国进一步推广,面积要增加到2000万亩。”为了应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增大,种植主体增多,雍太文表示团队还将继续进行更多区域、点位的培训,让相关种植技术更加落地到位。
同时,他们还会配合国家需要,助力大豆玉米的单产提升,在各个区建立相应的高产样板,“我们只有把高产做出来了,让当地人看到了,他们才知道产量潜力能够达到多少,技术标准在什么地方。”
“比如,如何针对当地的生态条件、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让技术参数更加匹配和完善,以发挥我们技术更好的生产潜能,是我们今后主要需做好的工作之一。”谈到未来,雍太文表示希望通过针对各地环境特点、作物品种要求、技术模式、农业农机等方面继续开展研究,解决更多技术本土化应用问题,将他们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到更多区域,并最终实现玉米不减产,每亩大豆产量达到100公斤以上的目标。
标签:
02:35封面新闻记者谭羽清图片据受访者人物名片雍太文在田间进行农业科研工作雍太文,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
挖贝网5月29日消息,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公告显示,四川爱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爱联科技证券代
今天来聊聊关于明清家具特点及例子,明清家具特点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明清家具特点及例子,明
根据《2023年福建日报社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要求,按岗位拟招聘人数与进入面试人数1:3的比例以及笔试合
大家好,小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宋代定窑瓷器,关于宋代定窑瓷器介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